来源|一个心理学
ID:易鑫利工开客
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聊聊“年轻人的丁克,老人的老二”。
看到一个视频。
57岁的母亲原本有一个梦想:当奶奶。
但34岁的博士女儿选择了丁克。
一怒之下,她自己又生下了一个孩子——
“你不让我做我的奶奶,我就让你做我的妹妹!”
面对母亲的离经叛道,被“姐妹”的女儿却顽固地“拒绝”:
“我可以养活你们两个长辈,但我没有责任抚养你们的孩子!”
很多人说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:
为什么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丁克,而另一方面却是老年人争相生二胎?
害怕“迷失自我”
让年轻人拒绝生孩子
有一位女访客,名叫小文,不想要孩子。
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情绪:一种强烈的恐惧,或者更确切地说,恐惧。
她亲眼目睹了她的表弟如何从一个迷人、独立的女人变成一个疲惫、眼神呆滞的母亲。
这种直觉让她确信,“如果我生了孩子,也会是这样的。”
这是女人对失去自我的恐惧。
另外,有些女性担心一旦有了孩子,就会因为对婚姻不够信任而失去在婚姻中竞争的能力,变得被动。
“如果我有了孩子,我可能就无法离婚了。”
这句话的背后,是对“对婚姻不满意,却又要因为孩子而继续受苦”的恐惧。
第三种恐惧,来自于对孩子教育缺乏信心。
原本你的生活还算顺利,但后来有一个敌人出现,给你的余生带来了麻烦。
这无疑将成为人生失败的重要注脚。
这些恐惧和担忧似乎一直存在,无论时代如何。
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可以无视这些恐怖而急于生二胎呢?
这是因为,在他们的世界里,对没有孩子或少生孩子的恐惧远远大于对生孩子的恐惧。
为什么老头子
沉迷于生孩子
几乎每个老人都给他的孩子们讲过这样的故事:
你看,我们以前在街上的A叔叔前段时间住院两个月了。
幸运的是,我有三个孩子,加上我的公公和儿媳,六个人轮流照顾。
年长的侄子和侄女也可以提供帮助。
两个月来,病房内没有一人死亡,孩子们的工作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
你看B阿姨,夫妻俩都70岁了,她身边没有人。
我只有一个儿子,远在广东打工,一年都回不来一次。
他们赚了很多钱,但出了事却无法收回。一切就靠老两口互相照顾了。
前段时间,老太太感冒了,每天都去医院打点滴。
两人只能叫出租车,跑来跑去,连签到的人都没有。
哎呀,你说我这辈子得了重病怎么办?
我估计很快就会去养老院了。
……
最终,老人会得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:没有孩子不行!
在这个故事中,我们也看到了老人的两个恐惧:
首先是担心年老后无法养活自己。
第二是害怕下一代人独自照顾上一代人。
如果你是独生子女,而父母双方身体都不好,那将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担。
而生孩子,虽然也意味着付出和牺牲,但这些都被认为是有意义的。
因为生命可以传承,亲情可以延续。
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这种情感是人类繁衍的本能需要。
这种本能让我们通过生孩子来战胜死亡,同时也给了我们两种冲动:
1、一是爱一个人就想和他生孩子(有句感伤的说法叫“爱情的结晶”)。
从心理上来说,我们可以理解为愿意与对方有更深层次、不可分割的联系。
2、另一种冲动是对孩子与生俱来的爱,愿意为孩子输出、牺牲自己。
那么,既然有对衰老和疾病的恐惧,而且也有本能的作用,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仍然想要丁克呢?
也许他们已经做好了衰老的准备。
丁克的准备:
为退休赚钱并为退休组建一个团体
知乎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热门话题:“70、80后的丁克人怎么了?”
一位匿名网友回复称,她已经40多岁了。她觉得不生孩子也挺好。她时间自由,经济自由,与丈夫的婚姻也很稳定。
针对丁克生活,她总结了四点:
1、要有充足的养老基金。除了养老保险之外,还必须有其他收入来保障晚年生活。
2.必须健康饮食、规律作息、经常锻炼。
3、要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。
4、能够在不顾年龄的情况下提升自己。
不难看出,最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安全。
放弃“养儿防老”的传统观念后,“多挣点钱养老”成为另一种选择。
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对无家可归的恐惧。
如果你有钱、有圈子、有爱好,很多新的养老方式就会出现。
前几年,哈尔滨工业大学的20多位老教授一起来过这里。
学府五车的资深教授们以专业的眼光考察了高级公寓的环境、服务、硬件设施、医疗条件,最终达成了“团购”一栋可容纳130名高级教授的两层楼房。
老教授都是年老多病的空巢老人。
他们大半生都没有离开过校园,生活圈子都是老同事、老教授和学生。
现在他们年纪大了,可以住在养老院,继续和熟悉的老同事在一起,做邻居,互相照顾。
甚至中国一些年轻的闺蜜团体也在乡村建造别墅,计划老去后群居在一起。
这些人不一定都是丁克人,但他们不依靠下一代来养活自己的退休生活,也为丁克人提供了一种新的“退休模式”。
对老、病、死的恐惧已经解决。那么,这些丁克族年轻人怎样才能摆脱生殖本能的影响呢?
不想生孩子
这也是童年不幸的反映。
我认识一个朋友M,他决定成为丁克人。因为他不想生孩子,很多朋友这样教他:
“当你看到宝宝的时候,难道没有感受到发自内心的爱吗?”
M说:“我真的不知道。”
小时候,由于母亲工作繁忙,M 是在乡下由祖母带大的。
“虽然奶奶尽力照顾我,但当时的环境给我带来了太多的阴影。
每当我看到孩子时,我都会忍不住想,他或她会像我小时候一样无助吗?
我还想,曾经在我这么小的时候,妈妈一定是因为觉得我不可爱而抛弃了我。
心里觉得这么大的宝宝一点也不可爱。 ”
带着这些感受,M不敢要孩子。
甚至有人在讨论生孩子的话题下留言:
“我问你,你现在幸福吗?如果不幸福,为什么要让另一个生命开始不幸福的生活呢?我劝你善良一点。”
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这些都是典型的投射——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宝宝身上。
可见,一些痛苦的童年经历确实会压抑人们对孩子天然的爱。
另一位女孩 L 则对是否要孩子来稳定亲密关系表示犹豫。
“每当我听到一些粉丝对他们的偶像喊道,‘我想给你生一只猴子’,我就知道这是一种爱的表达。
据说,夫妻之间也因为彼此相爱,所以都想生一个孩子。
但我一直觉得我对亲密关系的信任还没有到那个程度。 ”
当然,也有一些丁克人不存在这些问题。
他们觉得夫妻关系不需要孩子来巩固,但有了孩子又容易增加矛盾。
▽
所有决定都是有原因的。
关于孩子,有一种说法是有孩子,也有一种说法是没有孩子。
对此,我们都应该互相尊重,不跨越界限,不干涉——哪怕是父母、亲戚、朋友。
然而,如果有些丁克人心里有疙瘩无法释怀,他们可能需要面对一些成长过程中隐藏的痛苦。
如果有些老人因为害怕而坚持生二胎,想通过生孩子建立安全感,也需要清理一下自己的情绪。
我希望在我们短暂且仅有一次的生命中,我们能够真正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,不因恐惧而妥协,同时承担它可能带来的后果。
点【赞】+【收看】,希望我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这一生。
作者:石景国,来源:易心理(ID:yixinligongkaike),如果你有什么心事,就看看易心这个26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。在这里找到生活中重要问题的答案。经许可每周出版一本书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tzsbc.com/html/tiyuwenda/6847.html